重庆农村传统丧葬习俗

我国的葬俗文化从发展至今,经过不断的历史演变和变革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完备的习俗礼仪。除了部分少数民族的丧俗千奇百怪以外,我国的传统葬俗基本大同小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重庆农村地区那些有意思的葬礼习俗。

一、报丧

老人咽气后,立即放鞭炮,以告知村里的亲朋好友,老人去世了。亲友邻居就会过来帮忙。再通过其它方式(打电话、托信等)告知远方的亲友,请他们过来吊唁。 守灵、赶丧、哭丧。报丧之后,孝男孝女应穿上孝服。

重庆农村传统丧葬习俗

但现在已经简化了,只要头上系一条白色的布帕就行,布帕叫做“孝帕”。亲朋来吊唁也会得到“孝帕”系在头上。老人停尸完毕后就要在灵前设灵堂,举哀守灵,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而亲友在接到报丧之后,须立即前往丧家吊唁,这叫赶丧或吊丧、吊孝。前来赶丧的人都会送上一个花圈,上面两个白条写上前来赶丧的人与死者的关系以及吊唁想说的话。而一个赶来赶丧的人都会在家门前燃放火炮以告知死者及其亲人亲友到来。前来赶丧的亲友领取孝帕之后就到灵前叩拜哭灵。另外种说法叫披麻戴孝,亲友赶到后先到灵柩前行叩头礼,而后由长辈给亲友在头上披上麻布,用麻丝扎紧,手臂上用别针戴上黑色的孝布,而且一般遵循男左女右的传统。

二、抹汗、换装

家中亲人过世后一般过世者的亲属会用艾草泡的艾水帮死者擦拭身体,这时死者的直系后辈是不能再旁边的,甚至不能听到艾水声,后辈需要在听不到水声的地方朝东方跪拜,直至抹汗、换装结束。抹完汗就开始换装。换装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黑色或蓝色的衣服,第二层是白色的衣服,第三层是寿衣。据说这样穿的原因是,人的灵魂到了阴间会被脱光衣服,而第二层穿白色衣服,就是为了让小鬼把白色的衣服看成是人的皮肤。这样老人就能保留两层衣服。老人死后还要在老人头上包一张黑色的帕子或是戴一顶黑色的帽子。同时死人的棺木里面会塞满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衣服不能留有扣子和口袋,必须全部剪掉。

三、法事

老人去世后就要马上请十里八有名的阴阳先生过来做法事,他们一般为5-7人组成一个专门的祭祀团队,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有着自己的行规,一般是家族传承或是师徒相传。其职能相当于少数民族中的祭司。丧事该怎么办、日期改怎么选、仪式该怎么做、遇到特殊情况该怎么处理,他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阴阳先生负责整个丧葬过程的各种仪式,也负责念经超度。通知阴阳先生的同时也要通知石匠开始挖坟。阴阳先生念经的时间从白天到晚上12点左右,整个丧葬过程大部分的流程都是由阴阳先生主持。主要的流程就包括:入馆、拜五方、过桥(奈何桥)、告井泉、烧灵、下葬等。具体的地方可能习俗会略有差异。

笔者参加过不少次葬礼,觉得阴阳先生主持的丧葬仪式是最讲究的,当然这也是中华传统习俗中很值得考究的一部分。比如说拜五方,一般来说是将五张四方桌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摆好,每张桌子上面放上板凳,板凳上面放南瓜插上红、黄、绿三色彩旗,板凳上贴上分别请东南西北中五位神佛的符纸。小编只记得了以下几个:中央黄帝、东方青帝、西方阿陀佛、南方苦海佛,死者的亲人会在几个阴阳先生的带领下逐一跪拜五方神佛。(其实也就是阴阳先生围着几张桌子唱唱、跳跳,唱的很多都听不懂,不过关于死者的名字、出生地、生平事迹、以及孝子的名字常有听到,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小时,需要跪拜很多次)需要说明的是。阴阳先生很专业,他们能吹小鼓、唢呐、海螺还有各种各样能演奏哀乐的乐器

重庆农村传统丧葬习俗

四、丧酒

在重庆地区,不是所有人去世后都要办丧酒的。未结婚生儿育女的人死去一般不办丧酒。结婚生了后代的人去世,才有资格办酒。丧酒的时间并不确定为某日。从死者落气开始,就有客人到来,就要开始办丧酒招待客人。直到死者下葬,散客,丧酒才结束。亲友来吃丧酒一般会送礼。旧时送礼的意义应该是送给丧家一些办丧事的物资比如白菜、南瓜等等,以帮助丧家举办丧事,减轻负担。

因为在旧时经济贫困时,一次丧事对丧家是一次很大的经济负担。而现在经济发展,办丧事已经不算太大的负担了,所以送礼的物品也更加宽泛了。简单的就直接送上现金,有心的就送上鞭炮、花圈等等。客人们安安静静地吃喝,不喧闹不嘈杂。

重庆农村传统丧葬习俗

有些地方直系亲属(孝子)是不能和客人一起吃饭喝酒的,他们必须吃素,有的地方甚至要吃素七七四十九天。有些地方有孝子发丧期间只喝稀饭的习俗。但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习俗已经淡化了,孝子孝女已经不禁酒肉了。

五、头七

头七就是指死者死后七日后会还魂由黑白无常押着死者的魂魄再回到人家,最后再看一看在世的亲人,然后转世投胎。这天死者的亲人会聚到一起,在堂屋摆上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死者魂魄回来与大家道别(当然,活人是看不到死者的魂魄的)。

传统的丧葬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习俗逐渐被废除,但是丧葬仪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直都在举行。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石桥铺殡仪馆获评“全国优秀殡仪馆”

公益时报在全国殡葬行业广泛开展优秀殡仪服务机构推选认定工作,石桥铺殡仪馆以其特有优势和工作成效,被评为“全国优秀殡仪馆”。

近年来,石桥铺殡仪馆在市民政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服务殡葬改革,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能,按照环境园林化、设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五化”建设目标,持续改善服务条件,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引领殡葬新风,赢得社会好评。

1

绿色殡葬的践行者

喜讯丨石桥铺殡仪馆获评“全国优秀殡仪馆”

升级改造一期工程

十二五以来,石桥铺殡仪馆累计投入2亿余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改造、卫生防疫等提档升级整体改造,为市民营造舒适温馨的治丧环境。

2015年,整体改造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服务楼有各类治丧守灵厅堂38间,综合楼有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2018年,安装11台火化炉尾气后处理设备;新增各类节地生态安葬墓1600余个,占比52%(含骨灰存放)。注重卫生防疫工作,将花圈、遗物等运往垃圾场实行无害化环保处理,每年两次邀请疾控中心对灵堂、火化车间、遗体冷藏库等区域进行监测,各项指标均达标。

2

群众满意的服务队

喜讯丨石桥铺殡仪馆获评“全国优秀殡仪馆”

殡葬服务礼仪培训

石桥铺殡仪馆牢固树立“服务立馆,质量兴馆”意识,着力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不断强化服务管理,努力为市民提供规范、优质、满意的殡葬服务。

率先在全市殡葬行业开展全天候服务、“一站式”服务和引导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省心。编制服务标准146项,以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以标准衡量服务效果,2017年被民政部评为“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大力开展各类礼仪服务,禁止使用殡仪服务忌语,让逝者有尊严、生者得慰藉。制定《加强和改善服务质量办法》《开展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规定(暂行)》,从精神面貌、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服务纪律等进行监督,群众满意率近90%。

3

为民解困的贴心人

喜讯丨石桥铺殡仪馆获评“全国优秀殡仪馆”

崇兴生命纪念园墓区

石桥铺殡仪馆始终将履行公益职责放在首位,年均减免困难群众和特殊遗体丧葬费用200余万元。

本着让利于民原则,先后出台一系列惠民措施,取消了下车礼仪、殡葬垃圾处置收费项目,下调了收殓抬运、祭祀用具租用、殡仪花、骨灰盒、卫生棺、寿衣、花圈类丧葬用品价格,户均丧葬费用减少500余元。在引导市民文明治丧、理性消费的基础上,根据重庆治丧习俗和丧属普遍消费需求,分别制定了大、中、小厅服务方案,对每个方案进行大幅度优惠,年均减免100余万元。

修建了首个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崇兴生命纪念园,2015年、2017年一期一标段和二标段小型墓区建成并对外销售,墓位价格最高1.5万元,比经营性公墓均价低50%,目前建成墓位3188个、销售1800余个;2019年清明节期间,生态节地葬区“民心园”落成。九龙陵园和屏鼎山墓园开辟花葬园区和壁墓专区,对城乡低保和“三无”对象等生后骨灰实行免费安葬,共免费安葬逝者120余名,让困难群众逝有所安,同享尊严。

4

引导文明的宣传员

喜讯丨石桥铺殡仪馆获评“全国优秀殡仪馆”

向市民宣传文明理念

石桥铺殡仪馆按照殡葬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充分发挥了殡葬改革前沿阵地的作用。

利用接待治丧量大,来往群众多,人员流动性大等优势,抓住春节、清明节等群众集中祭扫时机,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持续深入宣传厚养薄葬、文明治丧、孝道伦理、生命文化等文明理念,在全市首推公祭活动和无烟墓区。大力开展生命教育,通过殡仪馆开放日、社区宣传、邀请志愿者参加生死体验等,让市民走进殡葬行业,认知生命感悟生命。

目前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新型环保祭奠方式得到越来越多认可,昔日的殡葬陈规陋俗正逐渐被文明殡葬新风尚所取代。

石桥铺殡仪馆标准化服务提升社会形象

第一次见面,估计你听得最多的就是“您好!”分别时也习惯了说“再见”!可在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你听不到这样的问候和道别,甚至禁止说这两个词。

作为民政部确定的第二批标准化示范单位,同时作为殡葬业这样特殊的行业,自2014年来,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启动并开始实行标准化建设,现已实施标准147,其中国标19个,行标3个,地标2个,企业标准124个,对殡葬服务人员的资质仪容、问候告别,以及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对提高殡葬服务的透明度、规范殡葬服务行为意义重大。

全员参与标准化制定 一线员工也编写

“标准化是民政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民政服务职能、增加民政服务供给、提高民政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石桥铺殡仪馆负责人介绍说,为做好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提高殡葬行业标准化服务水平,该馆成立了标准化领导小组,确定了标准化工作的近期和远期目标。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由馆领导牵头,3名员工组成的专职工作组和13个内设科室指定1—2名员工组成的标准化兼职工作组两个小组。为避免陷入“起草人误区”即写标准的人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人不知道标准,该馆要求每个科室都参与到标准制定、修改、实施、评价的全过程,不少一线员工也参与了标准的编写。

服务规范、消费透明,石桥铺殡仪馆标准化服务提升社会形象

标准起草专题培训会

禁说“你好”和“再见” 遗体下车45度鞠躬

标准化规定实施后,在殡仪服务内容上规定非常详细,比如,在看到治丧家属时,殡仪馆工作人员在语言上对丧事承办人要表示哀悼,态度要温和,语言要柔和,当然不能笑,也不能说“你好”,因为来殡仪馆办丧事的市民正处于悲伤之中,这时候若有人面带笑容,还说“你好”,是一种非常不礼貌和让逝者家属难以接受的行为。同理,家属临走,也不要说“再见”,情感上谁还愿意再来一次呢?

服务规范、消费透明,石桥铺殡仪馆标准化服务提升社会形象

安葬礼仪演示

而在《遗体保存服务规范》中,规定打开灵车车门,工作人员必须恭请丧属下车并引导至灵车尾依次站好,打开灵车后备箱,立正姿势站好,身体呈斜45度向遗体鞠躬,然后把遗体轻抬至推遗体的车上。如有特殊遗体需要做防腐,则对其操作也同样有详细的规定,比如,插入针头的部位应用一块纺织物盖上。对防腐效果也有相应的规定:防腐操作完成后,遗体在防腐期限内不应出现腐败、肿胀、脱水等现象。

对于服务价格,该馆严格遵守市物价局、民政局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让市民清清楚楚消费,明明白白办事。

突出特色、形成品牌 3年后迈入全国一流梯队

虽然石桥铺殡仪馆的殡仪服务设施实现了质的飞跃,已形成集遗体运输、殡殓殡仪、守灵祭奠、遗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餐饮住宿、丧葬用品销售等为一体的较完善的服务体系,成为我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社会知名度较高和影响力较大的综合性殡葬服务机构,但在馆长张俊眼里,却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服务规范、消费透明,石桥铺殡仪馆标准化服务提升社会形象

未来馆区面貌

“我们殡葬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殡葬服务需求还有差距,与全国殡葬行业先进单位和机构比,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张俊说,石桥铺殡仪馆围绕殡葬服务提供、制度标准、支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将融入文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建设,实施设施环境提升、服务产品提升、人才队伍提升、保障能力提升、社会形象提升等五项提升计划。2019年,为基础建设年,重点完成22项任务。2020年,为夯实基础年,持续推进“5项提升计划”。张俊说,2021至2022年,石桥铺殡仪馆将进入全面提升阶段,对照全国一流目标,重点融入殡葬文化建设,突出自身特色,打造殡葬服务品牌,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水平,为全市人民群众治丧祭祀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条件和更加优质的礼仪服务。